全國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協
新征程趕考路上的人大答卷
2021-10-16 22:09  來源:“全國人大”微信公眾號

2014年9月5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攝影/新華社記者?謝環(huán)馳

偉大時代因偉大思想而熠熠生輝,偉大征程因偉大理論而光輝榮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面加強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推動人大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就民主政治建設、法治建設、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發(fā)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遵循,為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決做到旗幟鮮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tǒng)攬人大工作;旗幟鮮明堅持黨對人大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旗幟鮮明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旗幟鮮明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謀劃和開展工作;旗幟鮮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揮代表主體作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只要黨、國家和人民需要,人大就將毫不猶豫站到一線進行法律的、政治的、外交的斗爭,伸出肩膀扛起應盡的政治責任,以出色的成績譜寫人大工作新篇章。

黨的領導:人大堅定不移的政治坐標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我們必須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國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zhí)行?!薄暯?/p>

2019年11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疾臁_@是2日下午,習近平在長寧區(qū)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同正在參加立法意見征詢的社區(qū)居民代表親切交流。攝影/新華社記者?謝環(huán)馳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栗戰(zhàn)書委員長強調:“要自覺在黨中央領導下工作,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依法履職,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權威和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確保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p>

自覺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看齊;

把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原則、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

通過立法、監(jiān)督、代表等工作,不折不扣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以黨的全面領導領航,人大工作邁向更加遼闊的天地。

2018年9月26日至27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會在河北石家莊舉行。攝影/新華社記者?高潔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出臺有關黨領導立法、加強監(jiān)督工作、加強代表工作、加強縣鄉(xiāng)人大工作和建設、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報經黨中央批準,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決定在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設立分黨組。

2021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工作匯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連續(xù)第七年主持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除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進行工作匯報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嚴格執(zhí)行請示報告制度,主動請示人大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及時報告重要工作情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嚴格依照法定程序推進憲法修改工作,形成憲法修正案草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通過!”2018年3月11日15時52分,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內,掌聲雷鳴,群情激昂。

“今天一定會寫入歷史!”全國人大代表羅應和激動地說,“憲法修正案高票通過,代表了人民的心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我們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p>

在非常之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共和國法治建設征程迎來歷史性一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高票通過。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法治建設的一個重大標志性成果。

一天后的中南海懷仁堂,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圍繞實施好民法典作出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親自推動民法典的實施,而且在民法典制定過程中,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草案,對民法典編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回顧民法典編纂工作的歷程,我們切實將黨中央的政治要求落實到法律規(guī)定中,使民法典充分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比珖舜蟪N瘯üの穹ㄊ抑魅吸S薇說。

深化國家監(jiān)察體制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高度重視,接到立法工作任務后,法工委國家法室和有關方面組成工作專班,深刻領會黨中央決策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推進立法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家法室主任童衛(wèi)東說。

監(jiān)察法把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形成的新理念、新舉措、新經驗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保障反腐敗工作在法治軌道上行穩(wěn)致遠。

從民生部署干貨滿滿,勾勒出一幅美好生活新圖景的“十四五”規(guī)劃,到為舉國抗疫源源不斷提供制度保障;從守護中華母親河的長江保護法,到拒絕“剩宴”的反食品浪費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黨、國家和人民需要之時,擔當作為、履職盡責。

2018年,吉林長春長生公司被查出疫苗造假,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當年的傳染病防治法執(zhí)法檢查報告中“指名道姓”地提出該公司“情節(jié)嚴重,性質惡劣,涉嫌犯罪,必須徹底查清真相,依法從重處罰”。同時積極推動制定疫苗管理法,及時通過該法律,創(chuàng)造了立法的特快速度。

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立法給予了高度肯定,指出“我們組織修訂與環(huán)境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在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監(jiān)管、環(huán)境執(zhí)法上添了一些硬招”。

2020年8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zhàn)書率隊深入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萇家莊,實地檢查耕地綜合利用情況。攝影/新華社記者?劉衛(wèi)兵

為了使“長出牙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法律更好“咬合”,從加開常委會會議,為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特事特辦”,到栗戰(zhàn)書委員長四次擔任執(zhí)法檢查組組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范圍內連續(xù)打響聲勢浩大、務實高效的污染防治法治攻堅戰(zhàn),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解決人民群眾高度關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在人大監(jiān)督史上前所未有。

實踐證明,人大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關鍵在于領航的力量。

為了堅持不懈地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連續(xù)三年舉辦重要思想交流會。栗戰(zhàn)書委員長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下,推動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與時俱進、完善發(fā)展。

依憲治國:讓憲法成為人民的信仰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薄暯?/p>

2018年3月17日,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國徽高懸,耀眼奪目。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新當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習近平,左手撫按憲法,右手舉拳,莊嚴宣誓,“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

錚錚誓言在人民大會堂久久回蕩。這是人民選舉出的國家領導人對憲法的尊崇,對人民的鄭重承諾。

就在之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剛剛通過憲法修正案。此輪修憲是1982年現行憲法誕生以來的第五次修改,距上一次修憲已有14年時間。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奠定了治國安邦的新基石,折射出的改革和法治新理念意義深遠。

一個依憲執(zhí)政、依憲治國的新時代由此開啟。

2018年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在這次大會上表決通過。圖/視覺中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實施憲法擺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突出位置。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弘揚憲法精神,履行憲法使命,維護憲法權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憲法保障。

憲法權威不容挑戰(zhàn)。

2020年,面對香港“黑暴行動”的不斷升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關于涉港國安立法的決定,隨后常委會在一個月時間內通過香港國安法,又陸續(xù)通過了香港第六屆立法會繼續(xù)履職的決定、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等。一系列重磅涉港立法,堅守“一國兩制”憲制秩序,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和香港長期繁榮穩(wěn)定提供堅實后盾。

不朽功勛,鐫刻國家發(fā)展的恢宏史冊,照亮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為慶祝共和國七十周年華誕,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加開會議作出決定,授予申紀蘭、袁隆平等一批為共和國建設和發(fā)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人物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抗疫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以開創(chuàng)之舉激活憲法規(guī)定的重要國家制度,激發(fā)了億萬人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共和國七十周年華誕兩個重大歷史節(jié)點,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特赦決定,習近平主席兩次簽署發(fā)布國家主席特赦令,對部分服刑罪犯實行特赦。

著名法學家、刑法學泰斗高銘暄表示,兩次特赦是依法治國時代背景下的法治創(chuàng)新實踐,是實施憲法制度的成功范例,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理政思想,樹立起新時代盛世偉邦形象。

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fā)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

依法設立國家憲法日,實行憲法宣誓制度,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通過立法設置莊嚴的儀式表達,彰顯人們對憲法的信仰、敬畏和尊崇,激勵和教育國家工作人員時刻把憲法放在心上。

近年來,國歌法、國旗法、國徽法相繼制定或新修,以立法助力,展現大國氣象,強化國家觀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立法法、地方組織法、選舉法、代表法、全國人大組織法、全國人大議事規(guī)則等法律的升級更新,推動人大制度與時俱進,夯實黨長期執(zhí)政和國家政權建設的基礎。

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guī)范性文件等工作的開展,讓憲法權威和憲法力量走向社會,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成為生活準則。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正呼喚憲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厚植心田!

勇于擔當:伸出肩膀扛起應盡的政治責任

“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習近平

“人大是人民的人大。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只要黨、國家和人民需要,人大就將毫不猶豫站到一線進行法律的、政治的、外交的斗爭,伸出肩膀扛起應盡的政治責任。”2021年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面對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栗戰(zhàn)書委員長鏗鏘有力的話語,輝映出人大的為民本色與熾熱初心。

抗擊疫情、脫貧攻堅、污染防治、法安香江、鄉(xiāng)村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當一系列急難險重問題出現時,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都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依法履職盡責,毫不猶豫站到一線,真正伸出肩膀扛起應盡的政治責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不可或缺的人大力量!

2020年春天,必將被歷史銘記。當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不期而至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下,全國上下迅速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zhàn)略成果。

“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沐雨自擔當?!痹诳箵粜鹿诜窝滓咔槠陂g,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從容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制度力量充分顯現。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密集的立法修法行動,并充分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當疫情來臨時,張伯禮、葛明華、陳靜瑜、羅杰……包括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在內的260多萬名各級人大代表都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中。

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攝影/中新社記者?杜洋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路上,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強有力的法治保障,鄉(xiāng)村振興促進法通過并實施;有在監(jiān)督中助力的人大身影,聽取和審議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的專項工作報告,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更足、質量更高;有人大代表的帶頭奮戰(zhàn),朱有勇、裴春亮、支月英、徐冠巨、閻志……人大代表在推進產業(yè)扶貧、教育扶貧、電商扶貧等“造血式”扶貧上下功夫,繪就全面小康的美麗畫卷。

2021年第一季度,香港GDP同比增長7.9%,2021年前5個月香港失業(yè)率出現“三連降”。香港由亂及治的背后,是香港國安法及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執(zhí)行機制所發(fā)揮的“定海神針”作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出,2020年6月30日,香港國安法正式生效,這是香港由亂及治的重大轉折點。全國人大常委會及時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維護國家安全法,有力確?!耙粐鴥芍啤毙蟹€(wěn)致遠。

“生態(tài)是我們的寶貴資源和財富。要落實好國家生態(tài)戰(zhàn)略,總結三江源等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經驗,守護好自然生態(tài),保育好自然資源,維護好生物多樣性?!?/p>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的決策部署,連續(xù)四年運用執(zhí)法檢查等法治方式,堅決向污染開戰(zhàn)。四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到企業(yè)車間、百姓人家、田間地頭,求真務實推動法律制度全面施行和污染防治工作改進,真正把“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青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還給老百姓,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本屆以來,加開常委會會議共7次之多,“加開”已成常態(tài)。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呈現出“一天也不耽誤,一刻也不懈怠”的精神風貌。

為了最大限度保障立法質量,使立法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又體現時代要求、符合人民意愿,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今年7月9日加開一次委員長會議,即第九十七次委員長會議。這是本屆以來的第一次,成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的又一創(chuàng)新行動,是委員長會議組成人員帶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務實之舉。

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之下,萬眾矚目的全國人代會不僅正常召開,還及時開啟視頻會議、視頻訪談、視頻連線嶄新模式,將“精編版”大會開成“精華版”。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疫情防控到脫貧攻堅,從涉港問題到鄉(xiāng)村振興,從污染防治到人大工作創(chuàng)新之變……困難面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圖景承載了滿滿“擔當情”與“奮斗志”,展現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無與倫比的優(yōu)越性和強大旺盛的生命力,通過堅持好、完善好、實踐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全過程人民民主:開辟人民當家作主新境界

“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程序、經過民主醞釀,通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產生的?!薄暯?/p>

2019年11月2日,在位于上海虹橋街道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一場別開生面的法律草案意見建議征詢會正在進行。習近平總書記參與到居民討論中,同大家親切交談后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薄叭^程的民主”這一表述,令在場所有人都耳目一新、倍感振奮。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這是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的重大創(chuàng)新,充分闡明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質和優(yōu)勢。

編制“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過程,就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建議稿起草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堅持發(fā)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調研,主持召開7場座談會,廣泛聽取各領域各階層人士意見建議。中央有關部門首次通過互聯網就“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編制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收到人民群眾建言101.8萬條。規(guī)劃綱要草案提請全國人代會審查后,又作出55處修改。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

上海市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征求法律草案。攝影/龔莉

“本來以為立法離基層百姓很遙遠,但設立了聯系點后,感覺現在法律就在家門口,我們每個人都自愿參與到法律的制定修改中,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民當家作主!”作為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的信息員,全國人大代表朱國萍對開門立法深有感觸。

2020年,法工委新增6個地方和單位作為立法聯系點,立法聯系點數量從2015年的4個增加到10個,2021年7月,又新增12個基層立法聯系點,立法聯系點擴大到22個,涉及21個?。▍^(qū)、市),覆蓋2/3全國省份,輻射帶動各省、設區(qū)的市立法聯系點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極大地推動了基層群眾參與國家立法的深度和廣度,極大地豐富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截至2021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先后就115部法律案、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等征求基層群眾意見建議6700余條。法工委對這些意見建議都認真地研究,許多好的意見建議被吸收采納。有了這些民意“直通車”,百姓切身感受到,每個人都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建設者、參與者、維護者和最大的受益者,都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故事的講述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立法機關與人民群眾互動溝通越來越頻繁高效。從立法項目立項到法律草案審議,從草案起草到評估論證,從廣泛征求意見到備案審查,從立法公開到法治宣傳教育,立法工作全部流程、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注重廣泛聽取吸納各方面意見,都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原則和要求。

作為百姓的“權利寶典”,民法典在編纂過程中先后10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余條意見,民眾積極參與民法典編纂的盛況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高光時刻”和有力印證。

為了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到監(jiān)督工作中,把百姓的關切作為人大監(jiān)督的著力點,聽取更多原汁原味的百姓聲音,栗戰(zhàn)書委員長率先垂范,帶領執(zhí)法檢查組走進村民家中,深入田間地頭,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廣泛聽取民意、匯聚民智,打造了全流程監(jiān)督的經典范本。

今年6月,全國人大代表卓長立參加了栗戰(zhàn)書委員長同列席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座談會。會上,栗戰(zhàn)書委員長專門就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同代表們進行深入交流,強調要全面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過程民主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充分發(fā)揮人大代表在全過程民主中的作用,更好支持和確保人民當家作主。

自2018年以來,在常委會會議期間,召開列席代表座談會已形成長效機制。卓長立說:“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國家決策的參與者,這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魅力所在?!?

2021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新修改的全國人大組織法,明確規(guī)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全過程民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踐提供了規(guī)范的法律依據,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完善發(fā)展,更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法治保障: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必須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之更加科學完備、統(tǒng)一權威?!薄暯?/p>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立法工作如何在新的歷史起點充分體現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新要求,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成為擺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面前的重大課題。

不畏挑戰(zhàn)、迎難而上,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按下“快進鍵”,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從法治上為解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制度化方案,交出了一份耀眼的立法成績單。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決定。從此,法典編纂成為人大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

歷時五年多,跨越兩屆全國人大的“接力”投入,2020年5月28日,7編、1260條、逾10萬字,一部集數十年立法之大成的皇皇法典終于問世,中國人民從此有了自己的“權利寶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攝影/新華社記者?丁海濤

非常時刻展現非凡擔當。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共衛(wèi)生領域立法全速推進,動物防疫法、醫(yī)師法等法律相繼通過出臺或更新升級,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持續(xù)發(fā)力之勢,不斷為決勝抗疫戰(zhàn)爭、保護國民安全匯聚強大法治合力。

維護香港繁榮穩(wěn)定,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直面香港“黑暴行動”的不斷升級,香港國安法橫空出世,一錘定音,對“港獨”與境外反華勢力施以致命反擊,筑牢國家安全底線。

“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人民”一詞貫穿始終,成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鮮明指針。

人民重千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全國人大常委會緊扣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全方位推進重要領域立法,用法治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

出臺生物安全法,直面生物技術現實威脅,構建防控生物安全風險全鏈條機制;制定反有組織犯罪法,遏制黑惡勢力犯罪滋生蔓延;通過數據安全法,依法保障中國數字經濟安全發(fā)展;修改國防法,通過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退役軍人保障法等,為強國強軍奠定法制基石……以國家安全為使命的立法行動高歌猛進、密集出擊,構成了一道氣勢恢宏的立法風景線。

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環(huán)保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制定長江保護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用一部部“史上最嚴”環(huán)保法律為美麗中國增光添彩。

民族要復興,鄉(xiāng)村必振興。配合從脫貧攻堅走向鄉(xiāng)村振興,“三農”工作重心的這一歷史性轉移,2021年6月1日,鄉(xiāng)村振興促進法實施,立法保障“重農固本”,托舉起農業(yè)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未來。

民之所呼,立法所向。針對食品浪費沉疴陋習,反食品浪費法從“小切口”入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倡導節(jié)儉、健康消費理念;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保護法筑牢法治“防火墻”,最大限度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聚焦社會熱點,刑法修正案(十一)對冒名頂替上學就業(yè)、高空拋物、刑事責任年齡等問題作出直接回應等。適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立法為推動形成生機勃勃、井然有序的良好社會局面貢獻力量。

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為了確?!爸卮蟾母镉诜ㄓ袚?,從加強對國家重大戰(zhàn)略的法治保障,通過外商投資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授權國務院在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暫行調整適用有關法律規(guī)定、授權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浦東新區(qū)法規(guī),到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制定環(huán)境保護稅法、城市維護建設稅法、契稅法,修改企業(yè)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再到深化知識產權體制機制改革,修改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立法緊跟時代改革步伐,涉及對外開放、財稅、金融、知識產權保護、農業(yè)農村發(fā)展等多領域,積極護佑推進高質量發(fā)展、高水平對外開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新時代的國家立法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截至9月底,現行有效法律286部、行政法規(guī)600多部、地方性法規(guī)12000多件。本屆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法律36件、修改法律96件次,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40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參天大樹”日漸枝繁葉茂、蔥郁生機,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制度根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最根本、最長遠的制度保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只有“接地氣”的法律,實踐中才能行得通、真正管用。秉承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加快立法步伐的同時,更加持之以恒地注重提高立法質量——

栗戰(zhàn)書委員長帶隊深入基層,將調查研究貫穿于立法工作全過程;加開常委會會議,加開委員長會議,適應立法超快節(jié)奏;法律草案初次審議和繼續(xù)審議都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廣集民意、凝聚民智;建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fā)言人制度,主動發(fā)聲、積極反饋立法意見采納情況;基層立法聯系點從“首次設立”到“擴點提質”,將社情民意裝進每一部法律……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良法促發(fā)展、保善治,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立法工作作風、工作方式、工作機制,一項項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務實舉措,彰顯“為民初心”,讓每一部法律都成為精品佳作,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剛性監(jiān)督:讓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原則和制度設計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都要受到制約和監(jiān)督?!薄暯?/p>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緊跟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按照“正確監(jiān)督、有效監(jiān)督”的總要求,監(jiān)督邁出新步伐,再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從一個個成功的監(jiān)督范例中,人們感受到制度的偉力,感受到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權威,感受到人大監(jiān)督呈現出的新氣象。

開展對法律實施情況的檢查監(jiān)督,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監(jiān)督工作的常態(tài)之一。緊扣法律依法開展檢查,充分發(fā)揮法律威力,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監(jiān)督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和重要原則。

栗戰(zhàn)書委員長指出,人大執(zhí)法檢查不是一般性的工作檢查,而是對法律實施情況進行監(jiān)督,必須緊扣法律制度、法律規(guī)定、法律條文開展檢查。

按照這一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保衛(wèi)戰(zhàn),從2018年至今,連續(xù)四年先后檢查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四部法律實施情況,樹立了新時代人大監(jiān)督的典范。

四年里,栗戰(zhàn)書委員長四次掛帥擔任執(zhí)法檢查組組長,推動四場監(jiān)督“重頭戲”連番上演,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護環(huán)境,確保黨中央關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

執(zhí)法檢查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不斷總結有效做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完善監(jiān)督方式方法,讓執(zhí)法檢查這一傳統(tǒng)監(jiān)督方式煥發(fā)出新的活力。例如,檢查中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將實地檢查與隨機抽查、問卷調查、網絡調研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引入“外腦”對法律實施情況開展第三方評估等。

結合審議執(zhí)法檢查報告開展專題詢問,把執(zhí)法檢查、聽取報告、專題詢問三種監(jiān)督形式有機結合,形成人大監(jiān)督工作的“組合拳”。本屆以來,這種從執(zhí)法檢查到聽取報告再到專題詢問的“全鏈條式”監(jiān)督模式運用更加廣泛,更加強化了人大監(jiān)督力度。

2018年10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于2017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聽取了財政部部長劉昆受國務院委托所作的關于2017年度金融企業(yè)國有資產的專項報告。這是國務院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家底”。攝影/中新社記者?宋吉河

對預算進行審查監(jiān)督以及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監(jiān)督,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重要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進人大預算審查監(jiān)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如今,全口徑審查、全過程監(jiān)管、“事前”“事中”“事后”審查監(jiān)督、專題審議、預算聯網監(jiān)督、通過綜合報告和專項報告相結合方式聽取政府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等成熟的做法,已經上升為法律規(guī)定,成為新時代人大預算審查監(jiān)督、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jiān)督工作的根本遵循。

為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地方人大對政府債務審查監(jiān)督的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審查批準預算、決算和監(jiān)督預算執(zhí)行工作中,進一步把地方政府債務作為審查監(jiān)督的重點內容。

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積極適應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新形勢,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把促進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作為監(jiān)督重點。每年聽取審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定期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跟蹤監(jiān)督經濟運行情況,保障經濟實現高質量發(fā)展。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疫情防控工作,強化公共衛(wèi)生法治保障,及時調整年度監(jiān)督工作計劃。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條件下,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各項監(jiān)督工作,令人印象深刻。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全國人大常委會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持續(xù)對醫(yī)療、教育、就業(yè)、養(yǎng)老、食品安全、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等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進行監(jiān)督,全力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為有力促進嚴格執(zhí)法推動公正司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聽取審議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專項工作報告,聽取審議國務院關于“六五”“七五”普法、公安機關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等專項工作報告,“兩高”關于全面深化司法改革、規(guī)范司法行為、解決“執(zhí)行難”等專項工作報告,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的扎實而又富有成效的監(jiān)督工作,有力促進了法律的實施和執(zhí)法、監(jiān)察、司法更加公平公正,讓人們感受到了人大監(jiān)督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以及在與時俱進中展現出的嶄新氣象。

依靠代表: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盡責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yōu)越性,關鍵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更好發(fā)揮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代表機關”。——習近平

2018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周萌接到通知,成為栗戰(zhàn)書委員長的聯系代表,“我很榮幸!自那以后,委員長與我的聯系逐漸多了起來。”

周萌告訴記者,栗戰(zhàn)書委員長每年都主動與他的六位聯系代表溝通交流,關心代表工作生活,聽取意見建議,以實實在在的行動作了示范?!拔瘑T長非常求真務實,他與代表聯系,不是見了就見了,聽了就聽了,而是見了必有回應,建議必有回音。”

密切常委會組成人員同代表聯系、代表同人民群眾聯系,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強和改進代表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栗戰(zhàn)書委員長等常委會領導同志的示范帶動下,常委會組成人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見面、座談、走訪、視頻、微信、郵件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密切聯系代表。

從與代表溝通交流,到征詢代表立法建議,再到邀請代表參加執(zhí)法檢查、視察調研……在一次又一次的真聯系中,全國人大常委會與代表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常委會工作的代表參與度越來越高,代表的獨特優(yōu)勢和作用得以更好發(fā)揮,切實做到真聯系,取得真效果。

探索建立與列席常委會會議的代表座談機制,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增強同代表聯系實效的又一創(chuàng)新之舉。

自2018年8月首開先河,座談會共召開13次。栗戰(zhàn)書委員長每次都出席會議,同660名來自基層、來自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面對面交流。座談會既通“天線”,又接“地氣”,架起了一座高效暢通的民意橋梁。

人大代表要更加密切聯系群眾,團結凝聚廣大基層群眾,為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奮斗。這是時代強音,也是時代課題。

進“站”入“家”,是人大代表密切同人民群眾聯系的重要方式。近年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指導下,各級人大普遍建立起代表聯系群眾的制度機制。目前,全國各地共設有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代表活動室多達22萬個。這已成為各級人大代表執(zhí)行職務、開展活動、聯系群眾的重要平臺和依托。

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尊重代表、服務代表、接受代表監(jiān)督,為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服務保障。圖為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后,代表走出人民大會堂。攝影/新華社記者?王毓國

提出議案建議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職基本的、主要的方式。十三屆全國人大以來,全國人大代表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強烈的履職擔當,積極參與管理國家各項事務,每年提出大量議案建議。

例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心系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大局,向大會提出了506件議案、9180件建議,數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這些高質量的議案建議反映社情民意,匯聚民智民力,是14億多中國人民共同的心聲,展現出中國式民主的強大生命力。

按照“內容高質量、辦理高質量”“既要重結果,也要重過程”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各承辦單位高度重視代表議案和建議工作,協調解決意見最集中、反映最突出的問題,推動議案建議轉化為促發(fā)展、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舉措,讓代表的呼聲有回應,讓人民的訴求有著落。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人大常委會創(chuàng)新開設全國人大網絡學院,推動代表學習培訓實現“跨越式”發(fā)展。

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優(yōu)勢互補,不僅擴大代表培訓人數覆蓋面,而且滿足了代表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幫助代表提升履職能力,進一步堅定制度自信,增強做好人大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做好代表工作,制度是保障。十三屆全國人大以來,栗戰(zhàn)書委員長先后多次主持召開委員長會議,及時總結實踐經驗,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全國人大代表工作的具體措施》《關于完善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全國人大代表機制的意見》等相關制度文件,以制度力量推動代表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朝氣蓬勃。

隨著新時代代表工作縱深推進,人大代表的“根”必將深深扎在人民群眾之中、扎在基層土壤之中,激勵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盡責,忠誠為黨分憂,忠實為民代言,更好地把廣大人民群眾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貢獻。

對外交往: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人大力量

“必須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以中國的新發(fā)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習近平

歷史風云激蕩,外交縱橫捭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面對世界之變登高遠眺,圍繞人類何去何從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闊步前行,為世界注入強大正能量。

作為國家總體外交“一盤棋”中的重要力量,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堅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主動作為,開拓進取,為維護和延長我國發(fā)展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2019年5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委員長會議,專題學習習近平外交思想。

栗戰(zhàn)書委員長帶領委員長會議組成人員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精神內涵、戰(zhàn)略影響和巨大功效,把思想和行動緊緊統(tǒng)一到這一重要科學思想上來,并就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人大對外工作提出要求。

思想的偉力指引前進。蓬勃力量注入對外交往各方面全過程,引領迸發(fā)新活力,打開新局面,做出新成績。

元首外交“指南針”引航人大對外交往新征程。

緊隨習近平總書記重大外交行動步伐,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派出460個團組訪問12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接待來自119個國家和4個多邊議會組織的398個團組……勾勒出與各國立法機構深化友好、共話合作的新時代篇章。

特別是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在習近平總書記“云”外交引領下,人大對外交往從國家整體外交大局急需出發(fā),不斷向縱深發(fā)展——

栗戰(zhàn)書委員長舉行視頻外事活動41場,副委員長參加視頻外事活動35場;其他各層級開展雙邊線上活動58場、通話21次、出席視頻國際會議73場。持續(xù)加強同俄羅斯聯邦會議戰(zhàn)略協作,與美國會保持溝通對話,與歐洲國家立法機構加深交流,深化同周邊國家議會睦鄰友好合作,廣泛與非洲、拉美地區(qū)發(fā)展中國家議會友好往來……

2020年11月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zhàn)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中俄議會合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視頻會議開幕式并致辭。攝影/新華社記者?劉衛(wèi)兵

融融暖意隔屏激蕩,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全國人大從立法機構角度增進溝通、賡續(xù)友誼,凝聚共識、促進合作,凸顯出穩(wěn)固促進國家關系、維護中國全球伙伴關系網絡的人大力量。

推動中國倡議中國主張進一步走向世界。

2020年8月19日20時,栗戰(zhàn)書委員長首次通過視頻方式參加國際會議——第五次世界議長大會并發(fā)表講話。關于“攜手抗疫,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得到普遍贊賞,并成功寫入國際會議成果文件。

緊扣政治機關定位、發(fā)揮立法機構職能、發(fā)揚民意機關特色,全國人大各領域各層級對外交往活動深入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呼吁各國議會堅定捍衛(wèi)多邊主義;圍繞扶貧減貧、世貿組織改革等積極發(fā)聲;筑牢民意基礎、夯實法治保障,推動多國議會將支持共建“一帶一路”納入雙邊立法機構合作諒解備忘錄……推動中國方案中國主張進一步走向世界、不斷深入人心。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2020年,香港國安法出臺前夕,100余封以全國人大對外友好小組名義撰寫的外交信函迅速發(fā)往各國議會。闡法釋理,正聲辟謠,這場信函外交行動有力增進了國際社會對我維護香港國家安全采取的合法正義舉措的正確認識,爭取了有利國際輿論環(huán)境。2021年9月,圍繞病毒溯源政治化問題友好小組再次發(fā)聲。

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和嚴峻的輿論斗爭形勢,本屆以來,以常委會發(fā)言人、外事委聲明和外事委發(fā)言人等名義對外發(fā)聲26次,針對美西方國家干涉行為及時發(fā)聲亮劍,以正視聽,堅定捍衛(wèi)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

深化理念交流與傳播,講好中國故事。

在立法機構交往的舞臺上,全國人大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交流治國理政經驗和民主法治建設成就,展現“中國奇跡”“中國之治”的法治支撐;安排外國議會人士考察基層立法聯系點,同省、市、縣、鄉(xiāng)各級人大交流座談,安排多名基層人大代表深入參與外事活動,分享履職經歷和感悟,全方位呈現“全過程人民民主”……

隨著中國故事、中國民主故事的深遠傳播,中國制度影響力、感召力不斷增強。

自身建設:步伐鏗鏘履職根基再夯實

“新的形勢和任務對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按照總結、繼承、完善、提高的原則,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推動人大工作提高水平?!?——習近平

2021年7月1日下午,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第一時間舉行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開展常委會黨組集體學習,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領航定向、凝心聚力、統(tǒng)攬和指引人大工作的重要方式。

尤其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以來,常委會黨組帶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將每次會議第一項內容確定為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中央重要文件精神,堅持以政治學習指導工作實踐,以理論清醒保證政治堅定,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

學用新思想,建功新時代。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會上,施行30多年的全國人大組織法、全國人大議事規(guī)則首修通過。

作為人大制度的兩部基礎性法律,此番修改,內容涉及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織制度、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等方方面面,堪稱完善人大制度建設的“大手筆”。

其中,關于精簡會議程序、提高大會議事質量和效率的修改內容,既是制度完善與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對特殊背景下大會組織和服務保障的改革經驗總結。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攝影/新華社記者?張玉薇

為適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近兩年的全國人代會會期均由往年的10天左右壓縮到7天。會期“瘦身”,議程不減,務實“加碼”——

把預備會議和部分主席團會議、記者會等安排在晚上;減少代表團全體會議,保證小組會時間;代表審議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大幅壓減大會列席旁聽人員和工作人員;精簡會議文件、簡報數量……非常時期的非常人代會,改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中國式民主的獨特魅力。

細節(jié)見變化,會風顯作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咬定作風建設不放松。特別是十三屆全國人大成立以來,常委會、專門委員會每年開展調查研究近300次;常委會會議出席率保持在97%以上,會議審議質量明顯提升;全國人大機關用2年多時間開展4輪內部巡視,實現機關內部巡視全覆蓋。

作風新變化,科技來“賦能”。

2021年2月24日,國家法律法規(guī)數據庫正式開通。這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國家基礎數據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政務信息化建設工程。

不止于此。從審查建議受理平臺、全國人大機關網上信訪平臺、全國人大網絡學院的陸續(xù)開通,到疫情嚴峻時期采用現場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常委會會議,再到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的“云”采訪、“云”旁聽、“云”培訓……躍上信息化加速發(fā)展“快車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呈現更具活力的清新面貌。

精彩的故事還需精彩的講述。

2018年3月5日上午8時05分,全國人代會歷史上首場“代表通道”集體采訪活動開啟。10位全國人大代表一一亮相,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適應新時代人大工作新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大力度、改進方式,統(tǒng)籌推進人大新聞輿論宣傳工作,通過“代表通道”、代表團新聞發(fā)言人等創(chuàng)新做法,理直氣壯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及其顯著優(yōu)勢,讓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做好新形勢下人大工作,需要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的共同努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與地方人大的聯系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召開地方人大設立常委會40周年座談會、省級人大立法工作交流會、省級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工作交流會等會議,以及開展立法調研、委托執(zhí)法檢查、服務代表履職等方式,加強工作指導和協同,推動人大工作整體實效不斷增強。

歷史昭示未來,征程未有窮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新擔當,向偉大的時代致敬!

(《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張維煒、于浩、王萍、張寶山、李小健、王曉琳、孫夢爽、舒穎 )

相關鏈接